平有象,却未得鸿均之世抚绥万方以谢天地祖宗。效古可使祖宗之治见于今耶?非效何如?有可言乎?”

三连问的紧迫感与施压力非同凡响,最后还附赠一行小字:

“尔求庙堂之高,当明于治道,详言尽诚,无愧天子门生。”

压力再度拉满。

此题锐意,并非温和之探讨,可以说是凶悍强横。

王尚书给的题目是常见的以史料为例,然而却用不同时期不同典籍作为对比,探讨以史为鉴的可能性。

他先说敬仰效仿祖宗之法既是法律又是理政之道,更是仁君当拥有的品德。人人都会说尧舜禹汤是上古贤王,效仿可以守住基业,想要开创大治之世,也要学习周文王与周武王的王政心得。

《周礼》和《唐六典》都是制度典籍,非常具有治理国家的指导意义,从前的朝代都依照二者制定自己的典章,今天咱们也是一样。

可是问题来了,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够好吗?为什么眼下钱粮不缺但也不足,四海之内还算安泰,可离真正的盛世似乎还有一定距离,仍不足够向祖宗交待,这是为什么呢?我们学得不对吗?你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吗?

梁道玄看过后深吸一口气。

当真好题。

然而旁侧却有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传来,再是唉声叹气。

“噤声!”

南衙禁卫不管题目难易,只让人闭嘴便可。

于是被题目震撼的一整排号间的考生又安静下来,只能听见飞速磨墨的细碎响动。

梁道玄一边磨墨一边推演,心道这样想来,选择王希元尚书来做这个出题官,想来也是梅相有所考虑的。去年的省试题目虽也有些难度,但过于温吞,今年给大家换个口味,倒不是不行。

按照自己未来二舅哥转达大舅哥再告知自己的说法,王希元尚书是刚强执理之人,做人与出题的风格果然如出一辙。

梅砚山虽然不愿意得意门生蹚浑水,但或许也有授意安排另外能力与水平都信得过的同僚来做这个主考。

除了对待国家取士为国抡才的严肃性与身为宰辅的职业操守以外,想来梅相自己也看出本次解试各道出题过于良莠不齐远超先前,埋伏的隐患也必然是朝前的,不如让个能出狠题下猛药的人来一视

章节目录